(二)弘法典范的确立
全真()聚焦全真教的弘法实践,为教团树立了一系列弘法典范。在这个面向上,全真教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的作者用“立观度人”“扶宗翊教”来标识其弘法实践内容,并从这两个层面来描写全真宗师的典范行径。
全真教从一个隐修会发展为一个道派,势必要立观度人。丘处机际遇成吉思汗后,全真教大肆开展立观度人活动,全真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对此作了详细记述。
如,丘处机以李志柔“硕德宿望,赐号同尘子,教以立观度人、将迎往来道众为务。师恪遵玄训,于是始建长春于漳川,奉天、栖真于大名。丙戌,复诣燕觐宝玄堂,参证心印。明年秋,长春返真,师杖屦南归,向化者益众,如磁州之神霄、相州之清虚、林虑之天平、广宗之大同、燕都之洞真,皆以次而举,其门弟诸方起建大小庵观二百余区。”
又如,王志坦“谦恭宽硕,克己下人,故度门弟子者数千人,若观若庵者又营建百余区,可谓能弘其道矣。”[42]这类动辄度众数百上千建观数十乃至数百的记载在全真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中比较普遍。在这一立观度人的浪潮中,全真五祖七真乃至玄元老祖的遗迹都被全真教当做宗教圣地,并在遗迹上建成全真教的核心宫观。
仔细品读全真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我们发现,全真教的立观度人大业与全真宗师的弘法布局是分不开的。丘刘谭马秦渡镇言志,显然对此后的弘法布局作过安排,即马丹阳和丘处机留在陕西修行、弘法,而谭处端、刘处玄则前往中原修行、弘法。当马丹阳被金廷遣返山东时,丘处机告诉李大乘,全真教法将东传,但自己必须留在关中,否则秦中教风扫地无余矣。马丹阳和丘处机作为全真教弘法事业的两大支柱对弘法布局尤其重视。马丹阳会根据弟子的各自特性,安排他们的修行、弘法区域。周全阳通过试炼后,马丹阳告诉他:“邠近边鄙,教化难通,汝当往居,以弘吾道。”[43]
摘自:论元代全真教传记的文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