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英语学者讨论的“新()”与《圣路易》在本质上都是针对传统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的,都主张运用科学的史学方法撰写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由此可见,《圣路易》对当下整个 西方学界探讨新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具有不可忽视的示范意义。
也许是太想证明年鉴学派倡导的结构分析方法与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体裁之间的协调性,勒高夫的“新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按平行结构,把与圣路易的个性和一生相关的内容设计成各式各样主题。每一主题都呈现了圣路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一个侧面。读者固然由此可以认识“真实的”圣路易,但却很难感受到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此外,勒高夫有时把过多的背景纳入到书中,以至于读者在阅读中有时竟会忘记这是一部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例如,在第三部分的“撒拉森人、贝都因人和阿萨辛派”中,有关“阿萨辛派”发家史的内容就略显多余。这些内容更像是专题史而不像是人物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的写法。再者,勒高夫严谨的思维和文字表述也容易给读者造成这种印象: 《圣路易》似乎更像是一部有关圣路易的研究著作而非人物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因此有学者批评《圣路易》一书过多注重结构分析方法,从而损害了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甚至有人认为勒高夫并没有把圣路易写活。① 这些批评说明,如何生动地刻画人物仍然是运用结构分析方法撰写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叙述方法对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体裁具有重要价值。
摘自:雅克·勒高夫对新代写传记(代写回忆录)的探索